勤美堂源码网

社工站建设速递丨“网红”社工站是如何炼成的?

24小时自助开通VIP,马上拥有站内全部资源 西部数码钻石代理商特价冲量 乐道主机 24小时自助开通VIP,马上拥有站内全部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双百”社工站自2017年成立至今,连续三年为广东省核心示范点。2020年,东里镇社工站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新闻调查》节目《最后一米》中播出的社工站案例,展示了“双百”社工的本土化专业实务模式,成为“双百”社工学习的标杆。

在实践中,东里镇社工站深度探索国家兜底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最后一米”的问题,摸索出具有东里特色的实践体系。4年来,通过社工的共同努力,东里镇社工站不但成为“网红”社工站,更成为全面推动扶贫工作落地的最关键一环,也促进了东里镇社会工作事业的蓬勃发展。

这个“网红”社工站是如何炼成的呢?下面就来听一位乡镇民政干部——东里镇社工站代站长的经验分享。

我作为东里镇政府带站站长(代站长),从开始筹建社工站至今,历经数年时间,为了让社工们安心地下沉到村(社区)中去,不仅为社工站制定了具有东里特色的“53111”管理模式,更作为社工们的陪同者,从零开始,带领社工们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东里特色的社工站建设之路。下面主要从社工站制度建设、社区发展方面分享建站经验。

政府、社区的支持

东里镇社工站成立以来,镇领导高度重视社工站的工作。一方面,为社工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备齐办公设施、办公器材及经费,为社工开展服务解决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站长亲自带队,参与到社工的一系列实务工作中,全力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为协助社工在所在村(社区)开展工作,沉到基层去,东里镇在各村(社区)设置了以民政干部为主体的“社工协管员”,为社工开展服务架起了“最后一米”的桥梁。2018年12月,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成立时,全体“社工协管员”都成为协会会员,有力支撑了社工服务工作的开展。

管理制度的设立

无规矩难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社工站,其背后必有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在对东里镇社工站的需求调研、跟进服务、管理、监测、评估等进行摸索,并对其经验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我围绕省项目办“目标-计划-过程”的跟进管理与评估体系及“53111”模式(五年愿景-三年规划-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创新性地为社工站制定了具有东里镇特色的“53111”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分工、管理、评估、考核、奖励机制,使“愿景-目标-计划-过程-评估”环环相扣,更在基层社会服务的需求对接、过程监管、质量评估等方面建立了可循之章。

实务岗位的设立。社工站根据社工的专业、特长、意向,分设三个实务岗小组。一是以社区文化营造为主体的文化组;二是以民政对象服务为主体的人群组;三是以志愿者为服务主体的志愿者组。三个组齐步开展服务,各组按分工职责开展工作,服务对象通过站内转介,以期达到站内讨论、资源共享、齐步发展的目的。

功能岗位的设立。设立副站长、运营、策划(兼内部督导)、行政、财务(会计及出纳)等岗位,并完善岗位配套及之间的衔接关系。

完善“53111”模式。围绕站点五年愿景制定三年规划,分解出年度工作计划,增设半年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落实月、周计划。各计划由各小组讨论制订,社工根据所在组及工作职责相应制订个人计划,各组长负责安排落实和日常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并由行政人员汇总后汇报站长。

构建绩效考核机制。在监督站内计划实施的基础上,引进了“目标-计划-过程”的跟进管理与评估体系,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可量化考核措施。以小组、个人计划的落实情况为基础进行可量化考核,并形成周考核。以周考核为基础,形成月度考核。以月度考核为基础,形成季度、半年度、年度考核,让社工年度考核有据可依。同时,制定了“过程化质量考核”方案,不单考核结果,更在过程中考核小组、个人的实务开展质量,以调动社工开展专业化服务的积极性,防止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实行周例会制度。以周为单位,由站长主持工作例会。每周一例会由各小组及个人集中在东里镇汇报周工作计划;每周五在东里镇对周工作计划进行总结、考核,实行站长、社工“双签字”制度,结果在站内公布并登记入档。

奖励机制。对于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对表现突出或取得显著成绩的社工或团队(小组)进行适当奖励,最终考核结果由站长核定。

财务制度的设置。结合“53111”实施办法,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在站内分设财务组及财务管理人员岗位,制定经费预算,实行支出审批流程,并引进了会计电算化,构建社工站的财务管理体系。

实务工作的开展

东里镇社工站的社会工作服务由东里镇统一管理,我作为站长直接参与及指导社工开展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社工站总结出多个实务工作模式。下面以社区文化营造为例分享社工站实务工作的开展。

打造口述历史工作坊。

社工站以社区调研为基础,结合本地文化资源,以樟林古港文化为核心,借助“双百”项目办设立“口述历史工作坊”的契机,打造了口述历史工作坊。工作坊主要以口述历史为手段,邀请民众通过口述樟林历史的方式,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

社工走访民众,以文字稿、音视频记录的形式,整理出大量口述史文稿,内容包括村史文化、民俗文化、祠堂文化、美食文化、人文事迹等,为进一步深入民众、聚集人气,挖掘文化爱好者,培育社区文化讲师等作了铺垫。

文化阵地的挖掘、打造。

一个有影响力、有代表性、民众参与意愿高的阵地,可以吸引和汇聚更多民众共同参与,有利于樟林文化的深度碰撞,更好地传承和保育文化。经多方争取,镇政府把樟林古港文化的代表地、有着百年历史的著名文物保护古建筑——“林园”无偿提供给社工站作为开展文化活动的阵地。

为了更好地利用、活化阵地,社工站组织社区文化讲师,先后开展了多个以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讲古啖茶”茶话会等。社工在培育文化讲师的同时,也动员社区周边民众共同参与阵地的打造和活动,逐步与村民加深关系。

社区资源的整合。

在结合社区优势资源,并对实务工作开展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我和社工共同探索出以樟林文化为载体的社区资源整合路径。

社工站基于社区的文化资源,以共同文化情结——樟林古港文化为情感纽带,培育地区文化达人,担任文化讲师,为学生们带去文化教育。在学校的支持下,引进有一技之长的长者文化讲师开展义教入校活动,在学校开办“年代一堂课”为主题的书法、绘画、红色文化等主题教育,回应学生美育教育需求,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也回应长者文化达人发挥余热的精神需求。

社工站将社区群众视为大树的“根”,社区发展的结果即是大树长出的“枝与叶”。只有立足于社区群众的“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扎得越深,“枝与叶”(社区发展)才能越茂盛。基于此,社工培育发展引导社区群众(志愿者)这一“共同体”来反哺服务对象群体,最后达到“根壮叶茂”。在社工的引导下,“社区共同体”通过社工搭建的平台,逐步反哺有需要的群体。

此外,社工站围绕“五位一体”的理念,分析社区的优劣资源,以资源为本,以民政救助为目标,分析自身能力不足,寻找能力建设发展的道路。

社区宣传推广

紧跟樟林文化的开发热潮,社工站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宣传活动,并且加大线上、线下的推广力度,如利用微信公众号、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平台,强化社区推广及宣传力度。

其中,线下推广以社工宣传周活动为代表。社工站以第二次“樟林古港古驿道定向赛”为契机,聚集社区积极分子,联合社区社团(如“水寨锣鼓爱心社”、培兰老人组等),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在樟林古港广场组织的“岭南社工宣传周”活动,参加群众超过3000人次。

此外,社工站在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系列优秀的文章,如《关于东里社工站的绩效考核制度》《五位一体推动社区共治-互助-发展新格局,我们在行动》《百年新兴街里,藏了一位手艺人》《蚁伯的拥军之路》《万里重洋,过番寻梦》等。

发展成效

在这不平凡的四年里,社工们齐心协力,共创佳绩。总结起来,东里镇社工站建设主要有以下成效。

一是标杆打造。自成立以来,社工站一直被广东省“双百”项目办评为“省级核心示范点”,其背后是社工们基于“双百”模式的辛勤付出。“双百”项目办通过实地课程开发的方式,与东里镇社工站共同开发大事件梳理课程,通过培训与实地跟进,推动社工站梳理、提炼和总结经验,树立标杆效应,带动其他站点发展。

二是模式构建。管理技术上,社工站制定了具有东里特色的“53111”模式。实务中,社工站先后构建出“义教入校”模式、“能动共同体反哺社区”模式、“社区发展与个案救助齐步发展”模式等,既契合社工站的发展规划,又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徐泽光

责编:汪昊 颜小钗

本站提供的模板源码,仅供源码爱好者本地电脑环境下学习研究或2次开发使用,部分演示数据仅为网站模板整体美观或属性设置需要,不合适上线运营,下载后请自行24小时内删除数据。我们倡议:站长应该严格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建站,净化网络,站长更有责!!!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联系客服
网站客服 业务合作 Q交流群
51843834
返回顶部
 
QQ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9-3511-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