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融合与支撑,特别是在深度学习遇到特别抽象和复杂问题时,尤其需要信息技术参与数据处理和问题解析,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找到问题症结,并由此化解各种困惑和难题。
信息技术与学习内容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需要还原生活,使学习内容更真实。许多学习内容源于生活,但却缺乏生活的质感和张力。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物联网和融媒体技术,让文本上的学习内容还原生活,带给学生真实的学习场景。比如学习课文《紫藤萝瀑布》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紫藤萝瀑布”搬到学生眼前,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紫藤萝”的现实美,还可以嗅到扑鼻而来的花香。这种还原真实生活的学习,定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和认知。
信息技术需要记录过程,使学习内容更完整。有些问题的研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通常的解决办法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或结论,导致深度学习难以发生。倘若利用信息技术就很容易解决这种问题:比如研究“一杯热水自然降温趋势”,可以利用遥感和传感技术,真实地记录“一杯热水自然降温”的整个过程,而且在不断记录降温数据的同时自动生成降温的变化和趋势。
信息技术需要丰盈视听,使学习内容更生动。信息技术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处理,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奥秘;或将学习内容进行新的演绎,从视觉和听觉上带给学生更多学习愉悦感。对于低龄段的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习内容“动漫化”和“故事化”,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深度融合
从线下学习走上线上学习,使学习方式更多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更多从线下移到线上,学习时空更自由、更充分。线上学习的突出特点就是个性化,这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品质和必然要求。同时,线上学习更强调合作,也最能够实现真正的合作,不仅可以在学生之间组成合作伙伴,还可以让学生与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地区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团体,打造具有向心力的合作学习文化圈。
从阶段性检查到即时监测,使信息反馈更畅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在某个固定时段进行一定检测。而且通过这种检测了解到的情况,只能是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很难了解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联互通,可以全面全程采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即时呈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既可以与全班学生互动,也可以单独与某个学生沟通,还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精准学习和深度研究。
从作业检测到作业助学,使自助自学更精准。传统作业是一种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检测,信息技术平台则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出带有“助学”功能的作业。比如在解答某个问题时,学生一旦理不出头绪,可以点击题目下方的提示按钮,便会出现第一次解题思路提示;当学生还是想不明白时,题目下方就会出现更多的解题思路提示,直到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为止。对于“提示”较多的题目,平台还会自动生成相关题目并精准推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自助自学中走向自主而有深度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习平台深度融合
虚拟教学平台。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最具学习活力的文化场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大部分是在课堂完成的,学生特别习惯于在课堂体会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虚拟课堂”,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班级的情况设计,让学生在课外或周末也能够依托“虚拟课堂”进入学习和互动情境。虚拟课堂的“虚拟性”能在很大程度上释放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大胆尝试和创新中进行自我与自主的学习探索。
虚拟研讨平台。学生的研讨平台主要是学习小组或项目小组,这是仅次于课堂的重要学习场域,可以满足学生群体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基本需要,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汇聚深度学习的力量。信息技术可以创建“虚拟研究平台”,将每个学生所在的不同学习小组进行“网络虚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随时加入某个“虚拟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
虚拟作业平台。对学生而言,传统作业往往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虚拟作业平台就是要将学生的作业变得活泼有趣。因此,要对作业进行“生活的虚拟和设计”,让学生与真实的生活对话,尝试完成“生活作业”。比如,对于“电路”一课的深度学习,可以以现实生活中“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和通行情况”为虚拟场景,让学生依据不同道路人流情况设计红绿灯。此外,平台还可以“虚拟”一个竞答场景,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对手进行答题比赛,这些都可以唤起学生对作业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领域。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
《中国教师报》2021年04月07日第6版
作者:陆启威
标签: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